路線確定之后,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。
2023年,新能源車的戰事進入中場,主流玩家們的勢力和版圖雖沒有完全塵埃落定,但努力的方向卻基本明確:舊勢力求轉型入場券,新勢力圖發展登云梯。
在暗流涌動之下,各家高層的人事變動,就格外值得解析。
“新舊”兩派,各取所需
轉型中燃油車企的著急,可以從長城汽車身上管中窺豹。
今年初,原領克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陳思英加入長城汽車的消息引起業內轟動。陳思英在行業內極具聲望,在2019年-2022年擔任領克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期間,領克的銷量有顯著增長,品牌形象也在運動化年輕化的方向上有實質性突圍。
剛剛2月8日,長城汽車又宣布果鐵夫將加入長城汽車,出任品牌公關總經理一職,負責、企業品牌和技術品牌建設。果鐵夫作為汽車資深傳播大佬,曾先后在寶沃汽車和高合汽車的品牌營銷工作中出任要職。
長城汽車銷量在2022年出現下滑,高端品牌WEY的推廣也并不及預期。顯然,長城汽車未來瞄準的是高端話的轉型方向,主要從品牌方向上去挖人。
在新能車轉型上,奇瑞選擇直接向新勢力要技術人才。
2月11日,前小鵬自動駕駛副總裁谷俊麗加盟奇瑞,出任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。公開資料顯示,該公司于今年2月1日成立,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控股,注冊資金為6.25億元人民幣,主要經營范圍包括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、人工智能硬件銷售、地理遙感信息服務、大數據服務、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業務。
谷俊麗在自動駕駛行業有著資深的履歷,其擔任過AMD主任工程師,負責大數據和深度學習軟件的研究開發;2016年加入特斯拉,開發了Autopilot 2.0產品并實現了在多代特斯拉車上的大規模部署;2017年10月加盟小鵬并出任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,曾帶領團隊推出了第一代視覺泊車方案以及第一代NG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的原型。
傳統車企從新勢力挖人,轉型中的新勢力卻反其道而行之,向傳統車企要人才。
2月14日,阿維塔科技宣布,陳卓正式擔任阿維塔科技高級執行副總裁,向公司董事長兼CEO譚本宏匯報,在公司重大項目推進、關鍵業務運營等方面協助、配合譚本宏開展日常工作。
阿維塔科技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卓
公開資料顯示,陳卓供職于長安汽車體系多年,在加入阿維塔科技之前,曾擔任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總經理。陳卓任職期間參與并推動長安汽車的技術品牌發布、多款產品市場營銷、品牌煥新、品牌向上及海外市場業務拓展,為產品市場表現及品牌向上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譚本宏表示:今年是智能電動汽車競爭急速加劇的一年,也是阿維塔的關鍵之年。我們已經開啟首款車型的量產交付,并要在今年挑戰10萬輛訂單。
在此之前,原小鵬汽車CEO助理李鵬程也正式加盟阿維塔科技,出任公司副總裁、首席營銷官(CMO),兼任用戶發展中心副總經理。未來將全面負責公司品牌營銷相關工作,具體分管用戶發展中心下屬的品牌規劃與策略、產品傳播、公關、用戶體驗與運營部門,直接向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CEO譚本宏匯報。
由長安汽車、華為、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的阿維塔,目前銷量遠不及預期,顯然也希望通過成熟車企的經驗實現突破。
自2023開年以來,汽車圈已經上演了多起“按需挖角、人才對調”的戲碼。雖然年初密集的人事調整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不是新鮮事,但通過這樣的趨勢不難看出,以往針鋒相對的“新舊”兩派正在加速“融合”,來應對下半場的淘汰賽。
各自為戰,殊途同歸
伴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,一大批創新企業在政策的扶持下掀起了新一輪造車浪潮,這也讓國內的汽車企業走向了“新”“舊”兩個陣營,“新”“舊”的差異一方面來自于成立時間,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經營理念。
以“蔚小理”為代表的新晉企業創始人大多出身于互聯網或科技行業,在思維模式上往往傾向于“先動手”、敢于試錯,同時通過不斷地迭代進行優化和完善。而傳統企業更講究嚴密的規劃,萬事俱備之后才會進入項目的啟動流程。反過來看,傳統車企動作雖慢,但具備深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,不論體系化能力還是渠道規模都更加成熟。
而對于動作更快的新晉品牌來說,則抗風險能力較弱。兩者并無對錯,卻各自被輿論風向貼上了激進與保守的標簽。
不過,隨著近年來企業的發展,“新舊兩派”的差異正在逐漸縮小。人才的互相流動,也將各自的優勢和理念進行了傳播融合。
以用戶運營和文化建設見長的蔚來舉例,各家車企都想要學習他們的這一套打法,最直接的方法顯然是挖人。一些傳統車企甚至在某些崗位上的招聘,目標很明確只挖蔚來汽車的人。針對這一現象,蔚來掌舵人李斌大度的表示“經常會和同事說,如果有人開了工資超過50%,就去吧,去看看再回來也沒有問題?!?/p>
傳統車企則需要有互聯網、科技行業經驗的高管,助力其在品牌形象、以及創新和“吸粉”能力上撕掉以往的標簽。新晉車企需要傳統車企人才在組織架構的管理經驗,以及洞察市場趨勢的戰略制定眼光。
傳統車企正在打造全新子品牌或新能源品牌,產品理念和服務理念更加與時俱進;而新晉品牌正逐步向規模化邁進,在打法上朝著傳統企業轉型,從而也引發了如今“人才互換”行業動向。
車云小結
曾有觀點將傳統車企與新晉車企比作兩位演員,前者是德藝雙馨、經驗豐富的實力派老戲骨,但卻面臨轉型困難、無戲可接的未來。后者則是面容俊俏、不缺流量的新生代小鮮肉,但限于演技不足,作品翻車也就在所難免。
即便他們的悲喜并不相通,各自的優勢和短板也早已擺在了臺面之上,但與其跛著腳各自為戰,倒不如補強實力、相互融合。所以諸如小鵬汽車與長城汽車的“人才互換”,事實上正是傳統車企與新勢力之間相互學習的一種過程。
換而言之,融合本身也是一種創新,雖然可以預見不少困難,也需要經歷“水土不服”的磨合期,但通過短板的補齊,也會有越來越多“1+1>2”的效果產生?!皟杉胰恕弊円患胰?,或將是下半場開局的新常態。
兩者的融合,或許就像元代才女管道昇所寫的《我儂詞》:再捻一個你,再塑一個我。
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,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向中國企業要人才的景象。
新能源造車勢力向市場輸出人才,現象背后顯示出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,中國車企也在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。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,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向中國企業要人才的景象,這將是中國新能車發展的必經之路。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“車云”(ID:cheyunwang),作者:孫思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