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伙用壞57副拐杖練就“獨腿球王”:兩條腿成三條腿我賺了截肢沒有澆滅對足球的熱愛小伙用壞57副拐杖,練就“獨腿球王”!
近日,廣東廣州,今年26歲的何憶義從6歲開始踢足球,11歲時被球探相中,本可以出國接受專業訓練,卻在出發前被檢查出左腿長有惡性骨肉瘤,最終無奈截肢。不過,截肢沒有澆滅他對足球的熱愛,身為殘疾人田徑運動員的他架起拐杖重新馳騁綠茵場,至今已用壞了57副,被網友稱為“獨腿球王”,小伙用壞57副拐杖練就“獨腿球王”。
“就是沒有了條腿而已,我還有一條。從兩條腿變成了‘三條腿’,我覺得還賺了。”
生于廣東汕尾的何憶義今年26歲。小的時候,他就顯現出足球天賦,更是在12歲時被球探相中,邀請他前往法國接受專業訓練。對那時的他而言,成為一名足球強將不是妄想。但在出國前夕,命運突然給了他迎頭一擊,他被檢查出左腿長有惡性骨肉瘤,一年后最終無奈截去左下肢。
不過,截肢沒有澆滅他對生活的憧憬,更沒有影響他對足球的熱愛。何憶義架起拐杖重新馳騁綠茵場,至今已用壞了56副。他的經歷在網上受到廣泛關注,人們稱他為“獨腿球王”。他告訴南都、N視頻記者,“接受自己,人只要活著,我都滿意。我們應該積極地步入社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”。小伙用壞57副拐杖練就“獨腿球王”。
獨腿球王
用兩支金屬拐杖作支撐,單腿奔跑、爭搶、運球
“獨腿球王”何憶義在網上火了,小伙用壞57副拐杖練就“獨腿球王”。
視頻中,左腿截肢的他利用兩支金屬拐杖作支撐,在雨中單腿奔跑、爭搶、運球、變速,繞過防守人員后看準時機抬起右腳推射,足球應聲入網。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,毫不遜色于同場其他隊員。
另一條視頻里,何憶義提起右腳抽向足球,右手支撐的拐杖因草皮積水而打滑,他失去平衡摔倒在地。隨后,一名球友走近拍了拍他的肩膀,何憶義單腳發力,撐著拐杖重新蹦了起來。
在他的短視頻賬號中,他展示了自己獨特的技能,比如依靠拐杖做出倒掛金鉤及凌空抽射等高難度動作,網絡上不少人稱他為“獨腿球王”。不少視頻片段還登上熱搜榜,最高點贊超過200萬。
身體碰撞是足球運動不可避免的情況。何憶義告訴南都記者,從來沒有球友因為他的拐杖而受傷。一開始,他跟別人同場競技時,都會“悠著踢”,相互熟悉以后,“他們就不會放過我了,我也不會放過他們,大家都會拿出最好的狀態上去拼搶”。
何憶義還是廣東省殘聯田徑隊的運動員,除去田徑訓練,他每周都會在深圳約朋友踢上兩三場球,參與者有業余的、半職業的,也有專業球員。
“國內沒有截肢者的足球項目,跟我一起踢足球的都是健全人。我是業余的,跟業余的人踢會更好些,因為我能夠爭取每場都進球。”何憶義笑稱。
球場上高強度的運動加速了他手上拐杖的磨損速度。自2009年重回綠茵場以來,何憶義為了踢球,在練習和比賽過程中已經用壞了56副拐杖。他拍了拍放在一旁的金屬拐杖對南都記者說,“它們是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”。
無奈截肢
左腿被檢查出長了一顆雞蛋大小的骨肉瘤
因為熱愛,何憶義始終不曾離開足球。在他眼里,足球帶給了他第二次生命——“那年我摔倒之后檢查出左腿有惡性腫瘤,如果沒有這一摔,我可能已經不在了。”
1996年,何憶義出生在廣東汕尾城區捷勝鎮公興村,童年的記憶多與足球有關。6歲時,他就開始跟著村里的哥哥追著足球到處跑,“每天都要來上幾腳”。
因為奔跑速度快,何憶義很早就顯現出足球天賦,還常以學校足球隊主力身份到外市參加比賽。2006年,10歲的他就被深圳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選拔為梯隊球員,并接受系統訓練。彼時,一條職業足球的道路正在他面前緩緩鋪開。
日復一日的訓練生活在兩年后迎來了新契機。2008年,何憶義因突出的個人優勢,被一名海外球探相中,對方邀請他到法國接受更專業的訓練。如果一切順利,他將在12歲的年紀便開啟無數球員夢寐以求的海外職業訓練生涯。
然而,就在他對未來充滿期許之際,命運猝不及防地砸下一記重錘。
“我收到留洋邀請便從深圳趕回汕尾辦理護照,也回母校踢了一場友誼賽,當時在比賽中摔倒左腿受傷,后來才意識到出大事了。”何憶義向南都記者回憶,那一次,他的左腿被檢查出長了一顆雞蛋大小的骨肉瘤。
經過十余次化療,病情仍然在惡化,在醫院病床上一躺便是一年。“當時醫生說我的腿可能保不住了,建議進行截肢,一旦癌細胞擴散很可能連命都保不住。”何憶義還記得,每天晚上發病時,他都痛得徹夜難眠,非常煎熬。最終,他主動向仍在猶豫的家人提出截肢。小伙用壞57副拐杖練就“獨腿球王”。
重返賽場
通過游泳等一系列運動鍛煉,讓身體逐漸結實起來
何憶義回憶,“當時還小,只知道發病很痛,對往后是不清晰的。我從一開始截肢時就覺得自己一定是能站起來的人。”
“一開始拿起拐杖,連路都不會走。”何憶義說,即便當時情緒是低落的,但在家人朋友的鼓勵下,最終還是接受了自己。
沒過多久,為了能盡早觸碰到日思夜想的足球,他拄著拐杖重新來到球場,然而卻因摔倒受傷以及傷口發炎,后續又經歷了兩次截肢。他邊說邊朝自己左腿的位置比劃,“一開始切到這里(大腿),后來又切了兩次,越截越高位”。
2011年,他報名參加廣東省殘聯田徑隊運動員選拔,最終因身體瘦弱而落選。“不服氣”的何憶義通過游泳、爬山、騎自行車等一系列運動鍛煉,讓身體逐漸結實起來。第二年6月,他如愿進入了省殘聯田徑隊。
何憶義深知,職業運動員不易,殘疾人職業運動員更加不容易。“如果一段時間不訓練,再回到田徑場,訓練完脫下運動假肢就會發現左腿截口處血水一片。”
田徑訓練之余,何憶義仍放不下“老本行”,田徑隊教練也為此替他擔心。“過往在準備參加田徑比賽前,教練都不讓我踢球,但我總是忍不住去踢幾腳,被發現了就得挨罵。”想起以前偷偷跟教練較勁,何憶義開朗地笑出聲。
依靠著自身的努力和教練的栽培,何憶義在田徑運動項目上屢獲佳績。2015年,在成都舉辦的全國第九屆殘運會上,他成功攬下跳遠冠軍、100米跑亞軍和200米跑季軍的獎項。2021年,在西安舉辦的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上,他通過跳高、跳遠項目摘下兩枚銀牌。
繼續奔跑
希望能站在領獎臺上,再拿幾塊獎牌回來
何憶義認為自己是幸運的。
最近一次回醫院檢查,醫生對他說,能活到今天已經很不錯了。何憶義告訴南都記者,即便已經截肢,骨肉瘤仍有可能復發。“如今雖然不受疼痛困擾,但也不能保證一輩子平安,說不定它(病痛)哪天就找上門來,所以我一定要去做些有意義的事”。
實際上,何憶義過去撐著拐杖到野球場提出參與比賽時,也曾吃過無數次閉門羹。“我一過來,人家看到我撐著兩根棍子就說,算了吧,還是別踢了。被拒絕的時候是真的挺失落的。”何憶義坦言,也是這么一次次被拒絕,讓他學會了“接受”。
身邊也有不少人勸他不要再去踢球了,再受傷就完了。何憶義對此并不認可,“如果我不踢球你今天能看到我嗎?你根本看不到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