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中國糧食連續8年豐產 對世界有何意義
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2年,中國糧食總產量68653萬噸(13731億斤),比2021年增長0.5%。
至此,中國糧食產量已連續8年穩定在1.3萬億斤以上,中國糧食連年豐收有何重要意義?
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記者表示,中國糧食再獲豐收來之不易,今年中國南方地區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旱災,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,同時新冠疫情散發多發,受封控影響,一些農資不能及時運到農村去,面對諸多困難,糧食今年能再次獲得豐收是很不容易的。
2022年,受夏季長江流域高溫干旱、東北地區南部農田漬澇災害偏重、擴種大豆等因素影響,中國糧食單產有所下降。
2022年,全國糧食作物單產每畝386.8公斤,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0.2公斤,下降0.1%。
李國祥認為,面對諸多挑戰,今年中國糧食再獲豐收主要有三方面因素:一是官方高度重視,落實糧食生產黨政同責,配套強有力的財政支持,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,很多災害不嚴重的地區農民生產積極性很高,全國31個省(區、市)中,有23個糧食增產。
二是中國長期以來建設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發揮了作用,今年南方雖然遭遇嚴重旱災,但水利設施發揮了及時有效的作用,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。
三是中國農業部門充分調動技術力量,在農作物換茬、高溫病蟲害等關鍵節點派出技術部門前往田間進行技術指導,也對穩定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。
統計顯示,在糧食總量繼續增加的同時,中國糧食生產的結構也出現了明顯的優化趨勢。